教学科研
首页 -教学科研
【南林新闻中心讯】7月31日,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王则夫教授以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中文《细胞》)上发表了题为“Ancient hybridization underlies tuberization and radiation of the potato lineage”的研究论文,我校为第三完成单位。

该研究通过进化基因组学与分子功能实验的整合研究手段,揭示了重要粮食作物马铃薯的古老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历史。研究发现,马铃薯组(Petota)祖先类群起源于约9百万年前的一次古老杂交事件,其亲本类群分别为类马铃薯组(Etuberosum)祖先类群与番茄组(Tomato)祖先类群。来自不同亲本的等位基因在马铃薯祖先类群中重新组合,形成了全新的基因调控网络,并促使新器官——薯块的形成。古老杂交物种形成事件导致亲本基因组在马铃薯祖先类群中发生了广泛的重新组合,“马赛克式”的基因组特征与薯块共同作用,驱动了马铃薯类群的适应性辐射演化,为现存马铃薯类群的物种多样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马铃薯也因此展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与生态适应性(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6.034)。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研究员、兰州大学刘建全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Loren Rieseberg教授以及英国自然博物馆Sandra Knapp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张智洋博士、张平贤博士后、华中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生丁亦苑、我校王则夫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校标志性成果培育项目、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