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要闻
【踔厉奋发这五年③】坚守育人初心、勇担绿色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校5年来人才培养工作成绩纵览
来源:通讯员:雷蕾、谌红桃、袭开国摄影: 编辑:新闻中心浏览:时间:2022-09-24
【南林新闻中心讯】5年来,学校党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持之以恒培养富有远大理想、科学素养、人文情怀、绿色担当、创新精神并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取得显著成效。
教学改革稳推进 绿色基因植心田
本科人才培养是立校之基,发展之源。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高等教育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南京林业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南京林业大学专业建设标准》、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以强化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抓手,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以及教材建设等领域和环节深化改革,为人才培养筑牢基石。
自2017年起,学校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在南京校区部分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淮安校区大部分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即学生入学时在大类内不分专业,完成大类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可根据学校专业分流实施办法和自身学习兴趣参加大类分流,进入相关具体专业学习。经五年调整优化,学校现已形成具有南林特色的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完善,5年来,新增与44所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首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共建国家林草局国际林业科技培训中心南京基地、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2项和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专项”1项,获批科技部、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并被国务院授予一定的外事自主审批权。这些都将鼓励南林学子更有信心于此起航、走向世界。
为推进专业结构优化升级,5年来,学校不断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分别以本科教育供给侧改革、构建以林科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学科专业体系为目标,实施两批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停招印刷工程等专业13个、撤销专业3个,新增智能制造、智慧林业等特色鲜明的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8个,1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新农科建设项目4项(含新工科项目1项、新农科项目3项)、省级新文科项目3项。
百星不如一月,5年来,以新一轮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学校持续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与申报,加快建好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共获批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9个,占学校招生专业数量的71%,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占学校招生专业数量的45%,数量位列全国林业高校第一、江苏省属高校第四。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6门,获批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并列77位,在五类课程俱全的高校排行中列全省第六;获批省级一流课程41门,认定首批校级一流课程56门。
教材建设方面,依托“校本优质教材培育建设工程”,学校立项建设了一批校本纸质和数字教材,构建了国、省、校三级教材体系,制定《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教材管理实施细则》《南京林业大学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并成立校级教材工作委员会和马工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实现马工程教材100%全覆盖。5年来,学校共获批省级重点教材41部、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9项、国家林草局规划教材37部,并在全国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中3个项目获奖(主持1项)。
依托信息化平台,学校还积极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每年投入600万元建设了70多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学校现已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7项,位于全国高校前列,获批数连续三年居江苏省高校首位。牵头编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程》为全国农林高校和江苏省高校首部虚拟仿真实验教材,自2020年12月出版以来,已在10多所高校推广使用。除此之外,重点领域教育教学改革也同步推进,学校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江苏省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
特色是大学的生命,对于人才培养亦如是。学校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基因植入每一位学子心田。两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南林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本专业与“碳中和”等相关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完善了以绿色文明、人文素养等为核心的5大类215门线上线下南林特色通识教育课程群,其中绿色文明类通识选修课程已增至60门。学校还鼓励并要求各学院开设本院专业与生态环境学科交叉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目前,所有学院都开设了生态环境类必修或选修课程,促进“非林”专业与林科专业间的深度融合,为所有学生带来生态绿色的丰厚滋养。
教学改革结出硕果,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主持1项);2021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含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数量省属高校并列第一。
产教赛教相融合 人才培养显实效
前不久,在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我校申报的“护林科技——中国松树癌症监测防治技术领跑者”作为江苏高校唯一项目入选主会场展示。
这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又一硕果。5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自2018年学校正式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以来,全面践行“五全”创新创业育人理念,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创业”全链式创新创业贯通机制,深化“五融三共”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等称号,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就业创业“双典型”高校;2021年,学校获评科技部“国家众创空间”、江苏省创业示范基地,成为部省“双料”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平台,以“五大学科竞赛”为抓手,构建校内校外和部门学院联动、师生广泛参与、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体系。
5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重要学术赛事中成绩不断进步,屡创历史最好成绩。2021年,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首次斩获全国金奖,金奖数量位居江苏高校第一、全国第六,创造了在一届比赛中荣获5项金奖的江苏高校新纪录。同年,学校在被称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奥林匹克”的“挑战杯”国赛中一等奖实现零的突破,文科类和黑科技专项赛获奖数均位居全国农林类高校第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实现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数量也自2018年起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
学校还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为宗旨,深入实施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不断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与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学校就业和生涯教育已实现学生全覆盖,融入了人才培养全过程。2021年,学校获批“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基地”,2020、2021连续两年获评“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并且连续3年江苏省优秀大学生选调生录取人数位列全省省属高校第一。
据统计,学校公办本科生年终平均就业率96.18%,2021年毕业生深造率达35%,较2017年提升26.77%。在国内升学的毕业生中,80%前往“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深造;在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中,50%以上被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录取。就业学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以上,这是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肯定的最好注脚。
立德树人守初心 笃行不怠育新人
理想信念是原生动力,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党爱国爱校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方面各环节,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秉承“以生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依托学科专业,积极推进“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第二课堂建设,涵养学生厚重的综合素质,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平台活动年均统计数量达1100个,累计参与28万人次。开发“南林智慧学工”小程序,打造“随时随地的线上思政教育课堂”,实现了学生日常管理、新生入学教育、政治学习以及党史学习项目化、过程化、信息化管理。以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榜样引领教育。连续5年举办十佳大学生评选,精心组织“书记第一课”、三好表彰等活动,营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学子连续2年斩获江苏省“最美大学生”称号,1名辅导员获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应征入伍人数也逐年提高,连续两年位列南京玄武区征兵挂钩本科高校第一,2021年,学校获评“江苏省军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学校每年组织开展寒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聚力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获省级以上各类表彰40余次,2021年获评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2022年两个项目获评全国社会实践重点项目。
聚力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高地。学校连续12年承办江苏省“西部计划”“苏北计划”面试工作;多次荣获全国“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次项目办、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优秀组织奖等;组织编写的志愿服务教材在全省推广;多个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奖项,入选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5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多场大型会议的志愿服务工作,并常年与南京市红十字会、玄武区禁毒办合作宣传防艾与禁毒知识,先后荣获江苏省红十字会先进单位、南京市优秀志愿者团队、无偿献血优秀集体、禁毒宣传优秀高校等多项荣誉。
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强化体育、美育和劳育。开齐开足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增设美育、劳育、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制定实施《南京林业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南京林业大学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立项劳育和美育质量工程建设专项。学校连续获得全省学生资助绩效优秀单位、获评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奖”、“2017-2019年度省体育特色学校”、“2018-2021年度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高校部比赛中,学校获得团体总分第八名,被大会组委会授予“高校部优秀组织奖”称号;在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学校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立德树人守初心,人才培养显实效。暖心有效的“主战场”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生态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愈来愈多的南林学子走向各行各业贡献才智、建功立业,发光、发热。
培养一流人才,是大学永恒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不断健全完善南林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聚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再创佳绩、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