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要闻

【喜迎百廿校庆】三年时间,万余张照片,九旬教授用风光大片献礼母校

来源:党委宣传部通讯员:方彦蘅摄影:孟毓哲编辑:方彦蘅浏览:时间:2022-11-18

字号:【

【南林新闻中心讯】“跨进学校大门,沿着柏树的林荫大道,踏上紫湖溪桥,两侧树木葱茏,桥下流水淙淙……大口地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如同来到了森林公园,陶醉在这片绿色的天地。”11月15日下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议室里,一场特别的捐赠仪式正在进行。材料院党政领导班子、教师代表等出席活动。当九旬老教授周之江将自己三年来拍摄的万余张校园风光大片集结成册献给母校时,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花艳木秀——南林校园撷英》摄影作品集

捐赠仪式现场

“热爱的是景色中的灵魂”

翻开这本名为《花艳木秀——南林校园撷英》的摄影作品集,共分为树木、花草、景点和其他四类,撷取了南林校园中30余种常见植物品种和近20处校园景观,春华秋实、风霜雪雨,一幅幅不同时节、不同地点的风景画在眼前徐徐展开。

水杉、竹子、银杏、马褂木……这些南林人引以为傲的科研成果都是周老的拍摄对象。“我们去拍水杉就不能和普通摄影爱好者一样,只是单纯地记录它在四季更迭下的惟美瞬间。”周老说,自己曾尝试过从不同视角去拍摄水杉,为的是将它“直耸向云端,气宇非等闲”的气质展现出来。水杉树高大秀颀、直达云霄,远远望去,林荫间仿佛依稀可见老一辈南林科研工作者挺拔正直、严谨厚德的影子,而水杉精神的可贵,更在于执着探索、求真务实、协作奋斗、勇于挑战的科学态度。

“我不是为了摄影而摄影,更不是为了出作品而拍照,摄影只是我观察、体味自然和社会的一个窗口,我希望能用影像来传递百廿南林的精神力量。”从周老的纪实摄影艺术创作中,我们感动其摄影追求的执着纯粹,感怀其知校爱校的深厚情怀,更感佩其躬行纪实的实干精神。

为了等候一朵花开,接连守上半个多月;为了寻找一个完美的光影与线条交织的角度,无数次追逐太阳的方向……周老用镜头描摹自然万物的表情与风情,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态世界的深情,“不管任何年龄,都可以做大自然的‘追风少年’!”

在捐赠仪式上,周老坦言,对摄影自己顶多算个业余爱好者,也没有什么专业的设备,很多就是用手机拍下的,但他希望这些“美的永恒”能给青年学子以启迪:再忙也要适时地停下来去感受生态万象的广阔与美好,作为林业大学的学子尤应如此,从土地和自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这将令我们受用终身。

“70年,成就‘双向奔赴’的美好”

四季流转,是周老镜头中定格的风景;相伴同行,是他记忆里收藏的深情。谈起编印这本影册的初心,周老坦言,“就是感恩吧。”

周之江,1950年考入中央大学森林利用学组(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和南林相伴的72年里,周老说,南林传授我大学知识,培养我成为人师,鼓励我做好研究,帮助我服务生产,不仅支持我参与社会活动,还支持我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每当我获得一些成绩,就给予各种荣誉,使我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回望成长的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的关爱和培养。”但其实,周老和母校之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好,在他68年的从教生涯中,始终致力于为学校、为社会服务。

“在我工作之初,当时高等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都是学习苏联的,内容陈旧且仅是一家之言。”为了让自己的研究课题跟上国外同行的步伐,周之江主动联系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知名的木材机械加工专家,先是信函交往、索取资料、讨论问题,继而邀请对方访华讲学,深入学术交流,开展合作研究。

“当时中国的木工刀具水平在世界上只能算是三流。”在一次外派访问交流中,周之江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引进国外实力雄厚的大厂,才能让中国的木工刀具水平尽快从追赶走向领先。在上世纪80年代,筹建外资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他整整花费了13年的努力,才将世界排名第一的木工刀具品牌德国蓝帜集团引进中国。从那之后,南林和蓝帜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合作并结出丰硕成果。

1996年,周之江从教学岗位退下来后,进入蓝帜继续参与技术和管理工作,始终致力于推动校企合作。这些年双方往来密切:不仅企业的总裁被聘为学校兼职教授,公司还邀请学校代表团访德,每年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在学校百年校庆时,捐资助建蓝帜桥;设立奖学金、捐赠仪器设备;合作共同拿下了“国际木材机械加工学术会议(IWMS)”的举办权,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木材机械加工的学术水平,也提升了南林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

“我在‘林家大院’里成长,如果能凭一己之力为母校做点什么,将是我的荣幸之至。”周老说自己对母校满怀深情却无以为报,这也是他在80多岁从企业高管的位置退下来后又投身摄影,希望把南林校园的风物人情都记录在册的初衷。

《花艳木秀——南林校园撷英》摄影作品集

“看,这群鸟儿飞过教学楼的上空,我捕捉下了这个画面。”周老说,“‘树有包容鸟自知’,正是因为有母校枝繁叶茂的庇护,我们才能筑巢歇息、避风遮雨、尽情呢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