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要闻

【主题教育进行时】校长勇强率队赴贵州遵义桐梓县调研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来源:通讯员:雷蕾摄影: 编辑:新闻中心浏览:时间:2023-04-26

字号:【

【南林新闻中心讯】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4月22-24日,校长勇强带队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调研我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为“南京林业大学(桐梓)林下经济研究院”揭牌,并为“南京林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揭牌。党委宣传部、校长办公室、科技处和竹类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在科技支撑桐梓县脱贫攻坚基础上,为加快推进桐梓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南京林业大学与桐梓县决定共建“南京林业大学(桐梓)林下经济研究院”,校长勇强与桐梓县委副书记、县长易贤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揭牌仪式后,双方围绕桐梓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举行座谈。

勇强表示,2018年以来,南林大竹类所专家扎根桐梓山区,科技支撑方竹产业服务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方竹林面积从初始的40万亩扩大到100万亩,方竹笋单产从初始的平均每亩40-50斤提高到平均每亩500斤,帮助桐梓60%的贫困人口脱贫并走上富裕道路。南京林业大学(桐梓)林下经济研究院的成立,是推进桐梓坚持生态优先,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阵地,也是南林大与桐梓县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共谋发展的战略选择。他指出,南林大将继续深化与桐梓的全面合作,紧密对接桐梓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切实加强学校科技和人才对地方产业的支撑力度,为桐梓县构建特色全竹产业体系,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南林力量。勇强建议,在桐梓方竹产业一产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下一步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二产,校地双方要针对二产这个薄弱环节做大做强龙头加工企业,创建桐梓“方竹笋之乡”品牌,以高质量的二产和三产带动一产更大规模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易贤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勇强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南林大为桐梓县竹产业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南京林业大学帮助桐梓县解决了竹林生产力低、经济竹种单一、观赏竹种苗匮乏等问题,将“小方竹”培育成了“大产业”,为桐梓县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南京林业大学(桐梓)林下经济研究院的成立,是双方深化校地合作的标志性举措,拉开了桐梓方竹产业做大做强的崭新帷幕,并希望双方继续围绕方竹良种选育、新老竹林提质增效、竹林资源综合加工利用及竹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加强合作研究,对桐梓县的产业推介、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更多帮助,为桐梓县方竹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助力桐梓县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就桐梓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下“竹”功夫,做“竹”文章。座谈会后,勇强一行在桐梓县相关人员陪同下,冒雨实地调研了九坝镇、楚米镇、大河镇等地的方竹种源试验林、新老竹林高效培育试验示范林、竹笋制品加工生产线和桐梓·中国竹笋交易中心。勇强一行与当地竹农、企业负责人边走边交流,详细询问竹林培育、竹笋出售和产品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地提出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勇强在调研后指出,研究院要进一步梳理和总结竹农和企业负责人提出的问题,重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攻关,加快推进桐梓方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西南山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样板。

 

新闻链接:

    从生态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到竹子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长期坚持扎根我国西南山区。脱贫攻坚期,竹类所通过帮扶桐梓县、赤水市竹产业的发展,竹浆用竹材平均产量由每亩1吨提高至每亩2吨,方竹笋产量由平均每亩40-50斤提高到每亩500斤,丰产示范林超过每亩1000斤。培训竹农28000余人次,直接带动45300户竹农增收,人均年增收达到4500元,带动了两县市近40万竹农脱贫致富,通过大力发展竹产业,2017年赤水市脱贫,2018年桐梓县脱贫。截止到2022年底,累计为两县市竹农直接增收75.5亿元,竹产业增收超过500亿元。南京林业大学竹类所“以竹为媒服务乡村振兴”精准帮扶模式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教育部网站等各大媒体报道近百次,竹类所两名教授获桐梓县、赤水市荣誉市民称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