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共识2.0”院长与董事长圆桌对话:共绘新质生产力壮阔蓝图

来源:艺术院通讯员: 鞠斐、孙怡康摄影: 编辑:孟毓哲审核:陶文娟、祝遵凌 浏览:时间:2024-05-29

字号:【

【南林新闻中心讯】科技创新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5月27日,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与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共同发起“共识2.0:院长与董事长圆桌对话”,旨在进一步推动艺术与科学的交融发展,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擘画新的蓝图。

本次活动共有专家致辞、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3项议程,由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刘卫东和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祝遵凌教授分别主持。来自全国200多位学者、企业代表和研究生们共同参与其中,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深入探讨,为构建更具活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出谋划策。

本次圆桌对话中,汇聚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40多所全国知名高等学府和权威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华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国光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的40多位精英代表,共同探索教育、科研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要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着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海舰在致辞中强调了加强跨领域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赵超介绍了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如何在艺术与科学的交叉领域开展研究,并通过高端人才培养、艺术文化交流及支持新兴产业和创业,推动高校与产业协同发展。

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美术学院原校长许奋探讨设计教育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强调设计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必须激发创新和创意,并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行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河北美术学院雕塑院院长曾维林深入探讨工匠精神在当前中国文化与创新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教育实践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推动文化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人因工程高级主任研发师姜良奎提出构建元宇宙平台以应对轨道交通装备的复杂性,强调个性化建设方案和精细化规划的必要性,展示了其应用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华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飙分享了清华大学资产管理公司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实践与挑战,强调通过市场化机制建立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的重要性。

院长与董事长圆桌对话环节

圆桌对话共分为6场,嘉宾们围绕不同主题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与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产学研科技创新合作的深化。

首场对话由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唐建主持,探讨技术创新和教育如何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实用化和产业发展;第二场对话由兰州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吴晓玲主持,聚焦“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讨论跨学科合作在推动创新和教育融合中的作用;第三场对话由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王晓予主持,深入探讨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中的关键角色,指出合作中的挑战并探讨了提高教育效果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方法;第四场对话由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犁主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生产力中的应用,以及在教育和设计领域中的实践与挑战;第五场对话由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吕杰锋主持,集中讨论国际合作、技术融入教育体系、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第六场对话以产教融合与生态可持续设计为主题,由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工业设计与人机工效技术研究中心责任教授陈登凯主持,侧重讨论如何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及产学研合作在推动环保设计和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同时进行的还有平行论坛“未来讨论营”。以“生态赋能与绿色设计”为主题,20多位专家共同探讨生态系统管理、绿色设计及跨学科合作的实践与前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洪波通过野外实验研究,探讨气候变暖对大熊猫主食竹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张云路分享了冬奥会廊道断缺林带生态景观营造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案例,项目提升了廊道景观特征和文化品质,推动了区域人居环境优化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副主任全元介绍了生态赋能的重要性,并提出通过研究核心、科研服务和科普活动推广生态学实践;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景观设计系主任熊瑶探讨了江南地区气候适应性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提出优化园林空间布局的具体措施;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王玲介绍了鸢尾属植物抗寒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青岛市政设计院四分院副院长原英东重点介绍了李村河张村河的改造前后的诸多变化,突出了生态修复理念在实践中的落实,提出了特定地域水体的修复范式;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副教授李士美探讨青岛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公平性;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圣倩倩通过大数据驱动的园林植物应用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与实践,展示了科技创新对园林植物应用的推动作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树华教授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院副院长王志芳分别对各位专家的报告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和前沿导向,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思路。

随着“共识2.0:院长与董事长圆桌对话”在青岛清华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的成功闭幕,高校与企业共同见证了一场充满洞见和创新的学术及产业交流。对与会嘉宾而言,此次活动不仅标志着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新起点,也展现出跨界融合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