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要闻

智启新农: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溧水赋能站启动仪式举行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通讯员:郑言、尹申申摄影:刘继伟编辑:尹申申审核:袭开国、彭斌、徐登伟浏览:时间:2025-05-14

字号:【

【南林新闻中心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5月13日,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溧水赋能站启动仪式在南京国家农高区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举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党建统战处处长林成涛,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潘漫,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陈艳,溧水区委书记张蕴,溧水区委副书记夏云,溧水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费莉莉以及我校党委书记赵茂程,党委副书记缪子梅,副校长唐金辉,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农春仕等出席启动仪式。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代表,校地相关单位负责人,溧水区、南京国家农高区企业代表、媒体代表等参加活动。启动仪式由缪子梅主持。

会场

赵茂程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是以“双带头人”为纽带,推动“党建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服务链”的关键布局,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向“三链”融合的新阶段:一是以党建链铸魂,构建协同发展共同体。二是以创新链强基,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三是以人才链蓄势,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他希望以此次启动仪式为新起点,与溧水区委区政府携手,把“强国行”赋能站打造成为党建创新的“试验田”、校地合作的“连心桥”、乡村振兴的“加油站”,共同绘就“强富美高”新溧水的时代画卷。

夏云在致辞中指出,溧水有底蕴,坚持产业为本、科创为翼,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溧水有期待,聚智赋能、产教融合,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溧水有承诺,筑巢引凤、护航发展,打造近悦远来创新生态。他表示,溧水赋能站的建设将为溧水带来“党建+科创”双轮驱动、“技术+场景”双向赋能、“人才+产业”双赢共进三大机遇。溧水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服务,在政策集成、场景开放、服务升级等方面不遗余力,为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强国行”专项行动保驾护航。

潘漫在讲话中指出,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溧水赋能站建设紧扣国家农业现代化战略需求,要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以“双带头人”机制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要构建赋能平台,打通成果转化通道,创新“企业点单-支部接单-赋能站派单”服务模式,聚焦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校地联合攻关;要深化校地协同,建立校地联合议事决策制度,实施“一支部对接一产业”行动,推动跨区域资源共享。他表示,省委教育工委将整合资源打造可复制的“溧水经验”,推动高校创新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势能,为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林成涛在讲话中指出,溧水赋能站的建设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是推进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机衔接,也是推动“强国行”专项行动向上开花、向下扎根的实践探索。就扎实推进“强国行”专项行动,他希望高校党委、地方政府、支部书记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要聚焦重点任务,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强化协同联动,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共同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篇章中勇担新使命、彰显大作为。

缪子梅在主持仪式时表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溧水赋能站的正式启动,是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也是校地携手共促乡村振兴、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校地双方将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融合发展,与溧水区共同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国行”专项行动·溧水赋能站启动仪式

会上,“强国行”校地合作项目开展集中签约。共建“科技小院”项目协议、共建省卓越工程师学院项目协议和共建“碳谷”六大中心“强国行”专项团队协议分别签署;陈艳、费莉莉共同为“强国行”专项行动·溧水赋能站揭牌;夏云、唐金辉为特聘专家颁发聘书;林成涛、潘漫、张蕴和赵茂程共同按下启动柱,正式启动“强国行”专项行动·溧水赋能站。


“强国行”专项行动·溧水赋能站揭牌仪式

南京农高区与“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共建科技小院


南京农高区与南京林业大学共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和“碳谷”六大中心“强国行”团队

颁发“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特聘专家”聘书

会前,与会人员集中参观了南京国家农高区规划展示馆;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代表与溧水相关企业开展了科技、人才和技术服务对接交流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