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我校与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共建教师实践教育暨师德涵养基地

来源:党委宣传部通讯员:方彦蘅摄影:方彦蘅编辑:方彦蘅浏览:时间:2021-07-24

字号:【

【南林新闻中心讯】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把社会实践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7月20日,我校与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共建教师实践教育暨师德涵养基地仪式在东台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培君,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张晓琴,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进,东台市林场原场长、党总支书记、我校1968届校友朱龙山等出席揭牌仪式。首批师德涵养培训班全体学员,以及校地双方相关工作人员等到场参会。

会场

李进向与会同志介绍了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情况。公园始建于1965年成立的国营东台市林场,在“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的“黄海林工”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林工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以建设好沿海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改良土壤、科学营林,利用宜林地和采伐迹地,大力发展速生林,将公园建成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李进指出,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一直和南京林业大学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园内主要种植的意杨、银杏、水杉三大树种,都离不开南林大科研工作者的攻关与贡献,多年来学校为林场输送了不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他希望,借此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南林大的全方位合作,希望学校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以及人才智力优势,共谋绿色发展和生态旅游事业,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融汇力量。

张晓琴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在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她指出,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三所林业高等院校之一,南林一直以“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为目标,以服务国家需要为使命,尤其是对南方重要树种杨树、银杏、杉木和竹子的深耕与开发,引领并支撑百千万亿级林业产业,带动了我国南方18个省区农民增收、大地增绿、环境改善,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表示,南林大与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在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东台林场长达半个多世纪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孕育出来的“黄海林工”精神是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她希望,校地双方以此次共建为契机,在教师实践、科技服务、学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和交流,传播弘扬“黄海林工”精神,共同推进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会上,王培君和李进代表校地双方为共建基地揭牌。

校党委副书记王培君和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进为共建基地揭牌

老校友朱龙山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经历为与会同志作了一场“为了绿色的梦想”专题报告。朱龙山1968年从南京林学院林学系毕业后分配至东台林场,成为这里第一个大学生。面对茫茫盐碱地,朱龙山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改碱。他采取了塘底撒洋灰、埋青、养羊的方法,为土壤增加肥力,种植适合盐碱土的植物,比如水杉,朱龙山想出新办法——上段剪杆扦插,下段排植;为防止水杉苗烂根,改喷水为漫灌;为防止水杉苗晒伤,他带领知青们在苗床上搭起架子,用草帘覆盖,夜里生怕被风卷走,都得起床好几次去盖草帘子……从技术员到生产组副组长、副场长,再到场长、党总支书记——朱龙山和林场里的树一同成长了25年,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都献给了黄海“绿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知识分子乐于奉献,心中装着百姓的担当精神。

随着朱老的讲述,教室内静寂无声,大家的内心都生发起深深的感动和无限的敬意。“朱老用他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诠释了‘黄海林工’精神实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林学院教师郁万文表示,“作为南林后辈,我们要接过奋斗的接力棒,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用实际行动践行林业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初心和使命。”

会后,全体培训班学员赴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漫游道进行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

返回顶部